close
南山人壽案開標,得標的潤成投控大股東潤泰全(2915)、潤泰新(9945)及寶成(9904)昨日股價全數走跌,反而落榜的中信金(2891)、國泰金(2882)價揚,中信金甚至在外資大舉買超13萬餘張下,尾盤強攻漲停,外資搶進的理由是「未來股本膨脹疑慮解除」。誰搶下南山、未來能否賺錢,市場各有解讀,但這卻凸顯出法人對股本膨脹最在意。
上市公司籌資的管道很多,除借款外,不外是辦理現增,或是發行公司債或可轉換公司債(CB、ECB)。簡單來說,現增對股本膨脹最直接,可轉債則視轉換成股票比率來訂,平均約5%,對股本較大的公司影響較小,但對股本較小的公司影響相對較大。當然,發放股票股利也會造成股本膨脹。
過去經驗來看,當股價在相對高點時,公司多會選擇現增;但當股價在相對低點,又逢產業、公司獲利看好,發行可轉債的機會就較高。
所以,有經驗的投資人多會在現增股未到手前選擇融券套利,避免拿到股票時套在高點,而當公司發行可轉債時,多會研判是轉機利多。
不管是現增或發行可轉債,都會造成股本膨脹,除非可確定這公司未來獲利成長速度會大過股本肥胖速度,否則還是先閃避為宜,過去台股就有許多類似血淋淋的教訓。
根據交易所統計,去年上市公司光辦理現增募資規模就達880億餘元,其中以光電觸控及太陽能產業籌資擴廠動作最積極,未來面對供需關係轉變與股本膨脹稀釋獲利的疑慮也最高。
文章來源: 自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