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29日電)亞洲貨幣去年第4季以來升幅擴大,各國央行以道德勸說、干預匯市或揚言課徵熱錢稅等方式防止貨幣勁升;雖然目前升勢趨緩;但只要國際間財務投資持續,熱錢蠢動不會停歇。



  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日前出席陸家嘴論壇時透露,為了防範國際投機資本「大進大出」,某些國家徵收的國外投資所得稅或金融交易稅,對大陸銀行是很好的借鏡。

  熱錢的短期進出,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劉明康希望借鏡其他國家課「熱錢稅」的方式防堵熱錢,道盡亞洲各國央行對於熱錢深惡痛絕的心聲。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沈中華解釋,「熱錢」(hot money)是指為了套取利差或預期匯率變動的短期利潤,由一個國家注入另一個國家的投機性資金。熱錢的流向也永遠都與財務活動有關,只要國際間財務投資活動不停止,熱錢的蠢動也就不會停歇。

  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聯準會(Fed)及歐洲央行(ECB)採行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促使熱錢流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直言,這波熱錢湧入亞洲,是因美國「印了很多鈔票」。

  彭淮南把這股熱錢潮比喻為「大魚進入小池塘」,先進國家大規模且波動無常的短期資金(疑似熱錢),流入流動性不足的新興經濟體,造成金融市場動盪,他呼籲亞洲國家應攜手建立區域匯率協調機制。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也公開批評 Fed創造這麼多的流動性,目的是希望能重振美國經濟,但這麼做,對美國經濟一點效果也沒有,反而引發其他地區的混亂。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即是因國際熱錢短期進出所造成,當時港幣之外的東南亞貨幣都在短期內急劇貶值,造成東南亞各國貨幣和股市崩潰,通膨高漲,經濟及社會動盪不安。

熱錢為禍,殷鑑不遠,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無不小心翼翼對抗熱錢。

  為了防堵熱錢,新興市場國家採取反制措施,包括課徵「所得稅」和「金融交易稅」,或者以間接課稅方式,徵收無息準備金(URR),以便消除國際資本流動時,短期套利的機會。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歸納近年來新興市場防堵熱錢、穩定金融的做法,包括1999年馬來西亞對外資投資收益課稅,收益在1年內匯出稅率為30%,1年後匯出稅率為10%,後來稅率統一為10%,以抑制資本流出。

  亞洲金融風暴時,台灣的中央銀行關閉國內法人承作新台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也是防堵投機客炒匯的做法。

近年較明顯的例子是,巴西貨幣大幅升值,巴西政府對熱錢課稅也下重手。

  2009年底,巴西對投資其股市及債市的外資課徵2%投資稅,外資購買巴西企業發行的美國存託憑證,徵收1.5%的投資稅。去年10月,巴西再將外資投資巴西債市的投資稅調高至4%,以防止貨幣升值及股市過熱。

  與台灣鄰近的韓國,2010年 2月對外資購買本國債券利息收入和資本利得徵稅,利息收入徵稅上限為 14%,債券出售所獲利得,徵稅20%,抑制外資大幅匯入。

  至於課徵間接稅,也就是無息準備金制度(URR)較為成功的是智利。智利1991年 6月實施 URR,除了貿易信貸以外的所有國外借款,準備金比率是 20%,並根據借款期限訂定不同的 URR存期,且依經濟狀況不斷調整。1000529(圖表為中央社製作)

文章來源: 中央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neytw 的頭像
    moneytw

    票貼產業報導

    money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